選擇氣體防爆和粉塵防爆認證標準,核心是先判定使用環境的危險介質類型(可燃氣體 / 蒸氣或可燃性粉塵),再結合設備防爆型式、應用場景(國內 / 國際)確定對應標準,若存在氣塵混合環境則需疊加匹配雙重標準,具體選擇方法如下:
先定介質與環境,劃分基礎標準類別
這是選型的核心前提,不同危險介質對應不同的基礎認證標準體系,具體劃分如下:
按設備防爆型式,細化國內標準子項
確定基礎標準體系后,需根據設備的防爆型式,匹配對應子標準,避免標準與設備結構不兼容:
氣體防爆(GB 3836 系列):不同防爆型式有專屬子標準,比如隔爆型(Ex d)要符合 GB/T 3836.2,常見于大型防爆柜、電機;本質安全型(Ex ia/ib)需遵循 GB/T 3836.4,適配傳感器、小型電子元件;增安型(Ex e)對應 GB/T 3836.3,多用于接線盒等輔助設備。
粉塵防爆(GB 12476 系列):同樣需細分,如外殼保護型(Ex tD)符合 GB 12476.5;本質安全型(Ex iD)遵循 GB 12476.4;設備通用要求需滿足 GB 12476.1,像粉塵環境的防爆風機、防爆柜均需符合這類細分標準。
結合應用地域,匹配國內外標準
若設備僅用于國內,需嚴格遵循國內 GB 系列強制標準;若涉及進出口,則要對應匹配國際或目標地區標準:
國內場景:無論氣體還是粉塵防爆設備,必須通過 GB 系列標準認證,且需搭配防爆合格證,如煤礦井下的氣體防爆設備還需額外匹配煤安證書,化工設備需補充消防相關合規證明。
國際場景:出口歐盟的設備,氣體防爆需符合 ATEX(基于 IEC 60079),粉塵防爆需符合 ATEX(基于 IEC 61241);出口東南亞、中東等地區,可優先選 IECEx 認證(兼容 IEC 標準),通用性更強;出口美國則需匹配 UL 對應的氣體 / 粉塵防爆標準,確保符合當地市場準入要求。
核對關鍵參數,確保標準精準適配
選定標準體系后,需核對標準中的關鍵參數,避免因參數不匹配留下安全隱患:
參考行業規范,驗證標準合規性
部分特殊行業有額外的規范要求,選擇標準時需疊加適配。例如煤礦井下的氣體防爆設備,除 GB 3836 系列外,還需符合煤礦行業的專項安全規范;食品加工行業的粉塵防爆設備,所選標準需兼顧設備衛生性,避免粉塵殘留污染產品;化工行業的防爆設備,需額外驗證標準是否滿足耐酸堿、防腐蝕相關的附加測試要求。